毒性:★★★★★

这句考前叮咛可以说是 出镜率最高 ,但同时也是最毒的 考前毒药 。

其实家长问出这句话,无外乎是想听到孩子说 复习好了,放心吧 ,让孩子给自己吃一颗 定心丸 。然而,我们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其实会在孩子的心里激起一系列的情绪。

因为,任何一个学生,无论成绩优劣,哪怕是 北大清华种子选手 在考试之前也一定是心里没谱的,也一定是认为自己 还有好多要看的东西 ,这种不确定是由于 对于未知的考试结果无法预期 ,与实力无关。

考试之前,当听到家长问出 复习得怎样 类似问题的时候,成绩好的孩子,他真的会思考 我复习得怎么样了呢? 还有哪里不太会做呢? 越想觉得好像还有一些东西不会,进而更加紧张;

而平时成绩较差的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会认为这是家长在向自己 要承诺 ,想听到自己回答 都复习了 。同时孩子知道,这个承诺一定不能轻易给出,否则万一失利,将会面临 信用质疑、能力质疑 。

考前询问复习情况往往是会制造焦虑乃至烦躁,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 询问复习情况 ,而是 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 比如, 复习得真是用心,辛苦了,别累着 。这样的鼓励,往往是肯定孩子的付出,但同时没有强调结果,既可以令其感到被认可,同时不会有 承诺的风险 。

毒句2:不要紧张,能考上XX也可以

毒性:★★★★☆

曾经不止一次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听到家长对我说: 我们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我都跟他说了,不要紧张,咱们就算考不到第1名,前5也挺好的。

很多家长会以自己的这句话为傲,认为自己这句话是在让孩子放下包袱、是在为孩子减压,甚至认为自己说出这样的句子是多么开明、多么不容易。

能够鼓励孩子 降低目标 的家长的确用心良苦,然而不得不说, 降低预期 降低目标 的话不应当在考前说,因为在考前,你越让孩子降低目标,孩子越会在意目标。

孩子所有的紧张其实都是源自于对于 目标的未知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实现目标,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想给孩子减压,仅仅 降低目标 是不够的,而是根本不要再提目标, 忽略目标认可过程 才是考前最好的减压方式。

因此,考前最好是对孩子说 坚持了这一年真是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胜利 。然后聊聊这一年有什么时候是最难过想放弃的,后来又怎么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聊聊作为家长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孩子的注意力由结果转向了过程、转向了成长。能够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增加信心。

毒句3:早让你看你不看,现在着急了

毒性:★★★★

我在实践中也见过类似的 叮咛 ,可谓令人发指。能够理解,家长其实是出于关心,怕孩子熬夜影响了应考状态。但是这种 错把抱怨当成叮嘱 的方式一定要克服。无论这个孩子平时表现如何,考前都要 以肯定代替否认 。

当遇到孩子临时抱佛脚熬夜时,家长无论多么愤怒都要忍住,说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再早一点睡明天状态一好,不会的也有灵感了。 对于他的监督和批评可以放在平时或考后。在考前, 强调积极 是硬道理。

毒句4:考试的时候千万别忘了XX知识点

毒性:★★★☆

还有一些家长包括老师,在考前容易嘱咐孩子平时的易错点。比如这个孩子平时计算总出错,或者总是不认真审题,那么我们在考前就会进行叮咛。我们说 提醒孩子平时的易错点 没有错,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要专门去强调,一方面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同时他上了考场后,会不自觉地特别在意你提醒过他的东西,反而会忽略你没嘱咐过他的事情。

说到这里,顺便要提醒各位考生一句:考试之前,一定要 复习做过的,少看没做的 、 复习基础概念的,少看技术较难的 、 全面过,不要重点看 。也就是说,考前一定要把做过的、基础的再看一遍,同时要全面过一遍,不要重点看某一个知识点。

因为从教学实践中观察,考前看什么,孩子考场上就会更多地用到什么。比如语文,10个素材,孩子考前看了5个,他到了考场上就会更倾向于那5个,但是其实可能并不合适。因此,考前与其 片面重点复习 不如全面迅速过一遍 ,真正的重点复习应该放在平时而非临考。这一点需要家长孩子特别注意。

毒句5:你笔都装好了么

毒性:★★★

我们在考前会嘱咐孩子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是不是装了准考证,笔是不是备齐了。而且家长往往是 突然想起就问了一嘴 ,要注意的是,考前切忌 一惊一乍 ,所以,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东西没有装,可以默默地自己帮忙检查一遍,也不要 突发式提问 ,凭空增加紧张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