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考成就更好的自己
不管高考的成绩怎样,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人生方向。 零基础学员艺术之路
这几天, 知乎 上有一个热帖:你为高考做过最 燃 的事是什么?
新华网的一篇报道 高考母女:最 燃 的事情是做自己 ,一经发出,就获得了百万点击,千条评论。
故事的主角
正是
零基础学员梁诗瑶和她的妈妈申怡
文章来源:新华社
妈妈:她未来 她选择
令申怡骄傲的是,从小在名校就读、过得 顺顺利利 的17岁女儿梁诗瑶,却在高三的这一年 偏离 轨道,选择了一条从零开始的艺考生之路。 她真的是因为热爱而去学美术,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还是不多的。 申怡说。
申怡也是一个很 燃 的人 放弃名校教职,当起了补习机构的老师。 我太喜欢给很多孩子上课的感觉了,没有公立学校的条条框框,我更自由,能做的事更多。
高考前一天,她做了一个颇为勇敢的决定 让新华网记者在旁记录下她们母女俩备战高考的瞬间。 我们都很淡定,不管高考的成绩怎样,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人生方向。
(京美考学员家长在发自己创办的公众号)
高考前一天晚上,申怡为自己创办的语文教育公号 悦读一刻ing ,录下了第二天寄给考生的语音推送,题目是 新长征路上的高考 。这个公众号是她从公立学校辞职后独立创作、讲读的,听众大多为高中学生和家长。
她想通过新媒体把 阅读与生活紧密相关 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在这则语音推送中,她提到最近特别触动自己的一句话 首批千禧一代参加高考 ,但她没说的是,自己的女儿正是 首批千禧考生 之一。
申怡是长在辽宁的北京人,1973年生于北京,后来就去东北上学。那时候,高考还是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申怡的同学共90多个人,只有两人考到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她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她在北京东城区一所百年老校教语文,工作了15年后被另一所知名中学聘用。2016年,她决定辞去了公立学校的职位。校长挽留她,她答道: 世界这么大,我想创造自己的世界 。
她想创造的 世界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语文,爱上阅读,从书里获得一些受益终生的滋养。摆脱束缚后,她竭尽所能用各种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教育理念:电台做节目、开网课、去各地讲学 学语文不是一定要用背的,而是要学会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思考和欣赏。
(京美考学员家长送给女儿的信签)
在梁诗瑶书桌上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张精美的手写信笺,上面这么写到:希望你读很多书,走很远的路,希望你爱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 这本来是申怡网上看了喜欢的,结果女儿也喜欢,她就手写了一张送给她。
高考的前一晚,申怡帮女儿按摩,叮嘱她小心着凉,结果女儿说: 妈妈,你不用特殊地对我好。 临睡前,女儿突然来了一句: 我睡觉啦,朋友!
申怡见怪不怪,因为她带的学生如今大多是千禧一代: 一个共性就是不服从权威,有点没大没小,自我意识很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也有忧虑。 这一代孩子本质是很好的,但是他们的成长太顺利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喧嚣、浮躁。 她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眼界,以及他们的思考方式。
她认为,高考正在向着更注重考生能力、更注重实践应用的方向发展。 时代在变,高考的容错率也变得更高了,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但高考依然重要,因为它仍是现阶段最公平、实现自我的途径。
(京美考学员家长和女儿一起复习)
一身鲜红的 战衣 ,闪耀夺目,大早起来,申老师为即将赴考场的女儿 诗瑶准备好早点。清早时分,女儿带点倦意。申老师打开了手机,播起了自己亲口录制的录音,伴随着柔和音乐,母女们闲谈几句。申怡把握最后的冲刺机会,跟女儿复习语文的各种修辞语法、诗词歌赋,叮嘱她要审题清晰。
(京美考学员家长为女儿讲解)
申老师拿起一叠笔记,与女儿重温语文科的备考内容。诗瑶细心地听讲,不时回答母亲的提问。桌上是已经凉了的火腿肠、豆沙饼,还有啃过的苹果。
(奶奶和小狗一起为诗瑶祝福)
姥姥一脸慈祥,叮咛即将上 战场 的诗瑶: 你,要加油喔。 距离开考还有一个小时,姥姥提醒母女俩该出门了。家里的小狗染了一头红毛发,格外精神,一起为诗瑶打气。
(京美考学员家长和女儿走向考场)
母女手牵着手,从校园家属区步行到考场,诗瑶显得相当冷静,看不出一丝紧张。申怡学习 孟母三迁 ,认为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很重要,主张 学校在哪儿,孩子就住哪儿 。于是,申怡特地搬进人民大学的家属区住,好让女儿有一个更方便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步行就到考场。
(临考前的 祝福 )
申怡特地穿上了红衣服陪女儿去考试。临近考场的路上,诗瑶摸了摸妈妈的耳环,似乎将一切的担忧、害怕也交托给妈妈了。申怡笑言: 我们算过了,粉红色是幸运色,可是,家里没有粉红色的衣服,我就戴了对粉色的耳环。
(临别前的深凝)
考场外临别的一刻,两人相互拥抱,千言万语在心头,她只言简意赅地道了一声: 加油喔。
(京美考学员家长的目送)
女儿的身影渐走渐远,申怡目送她走进考场。
女儿:我未来 我做主
(梁诗瑶的雕刻与画作)
从高一起,梁诗瑶经常偷偷雕到深夜。对雕刻的热爱,让梁诗瑶的妈妈申怡觉得:这个孩子是真的很热爱艺术。因此,尽管一些人对艺术这门科目带着 有色眼镜 ,认为是 念不好书 的孩子才学艺术,但她妈妈还是觉得应该给她自由,像一只风筝那样去飞。
一年前,诗瑶郑重地提出要学美术,问: 妈妈,你觉得丢人吗?
妈妈回答她,这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你喜欢的事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她激动得哭了。 我还很奇怪,我看起来有这么不开明吗? 妈妈笑着说。结果,诗瑶说,她是为终于找到人生目标而哭的。妈妈依旧很感动。
(梁诗瑶与妈妈的互动)
诗瑶在他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乖乖女,在班级里 不显山不露水 ,对于美术显得很有韧性。妈妈似乎都觉得发现了 意外 。
凭着对美术的热爱,诗瑶从 零基础 开始,用9个月的时间刻苦学习,通过了艺术联考,考下了心仪高校的招生资格。
今年3月到6月,为了备战高考的文化课,妈妈亲自教她语文,而其他科目就是请老师一对一教学。 我们俩都豁出去了, 诗瑶妈妈回忆,母女面对面待在妈妈的办公室里,饿了就吃外卖,困了就在沙发上睡一会,直到很晚才回家。
最后三个月自学文化课,我都佩服她的勇气和执着,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 要把牢底坐穿 。 妈妈曾打趣诗瑶。
(母女二人的背影)
诗瑶小时候由姥姥照顾,妈妈坦言,母女关系一开始不太亲昵, 我牵她的手,她就不好意思地躲开。 但是,备战高考让母女俩成了朝夕相伴、共同进退的 伙伴 我理解了她,她也理解了我。
我觉得她现在是为荣誉而战, 申怡说,女儿是想证明给别人看,自己学也能学到很好,要证明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梁诗瑶在京美考学习期间的照片)
千禧一代的理想
京美考学员和家长的故事,正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00后已经不是原来的 刻板印象 了,他们追求理想、追求自我、追求多元,不拘泥于同一道路。
据新浪教育 00后的高考谁做主 问卷调查:
超过半数受访00后考生并不认同 高考改变命运 的说法,他们认为,高考只是一种经历,不必上升到 改变命运 的高度。
近几年来,中国大学的录取率已经超过了70%,即使单纯选择高考,00后也不怕没学上。在他们眼中,复读是浪费时间的一件事。
千禧一代,已开始憧憬着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学习,培养兴趣爱好,交朋友,学习一门工作技术。
大多数受访者对00后的评价偏正面, 积极向上 、 有主见 、 追求个性 提及的频率最高。
吃瓜群众认为00后普遍追求个性,家长肯定了他们的主见,00后考生大多数自认为是 有理想 的新一代。
00后,已不再是我们眼中的 小学生 或初中生了,他们有的已经参加了高考,步入了成年人的园地,他们已经成为了有理想的新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