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攻:佐助-疾风传持长剑向前挥斩,普攻可以分为4段,第4段向前突进约1个身位,普攻前摇一般,出手并不算很迅速,伤害中等。
2、千鸟锐枪:佐助-疾风传使用查克拉向前方打出雷电,若成功命中敌人,则追加一次空中的雷电长枪贯穿攻击。技能范围为全屏,(注:极限距离不会追加第二次攻击,一定要注意。)技能伤害高,CD为10秒,前摇较短。
3、火遁-豪火龙之术:向前方天上喷出两团龙头形火焰,火焰在天上短暂飞行盘旋之后落至地面引发爆炸。技能前摇短,伤害高,第1段判定范围为半屏,第2段判定范围为全屏,CD为12秒。
4、雷遁奥义-麒麟:在原地引动大气中的雷电,在自身周围产生大面积的雷落,之后再将雷电之力化为麒麟的形状,对地面的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该技能伤害很爆炸,范围同样是全屏,前摇较短。
5、佐助-疾风传的3个技能范围都是全屏,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千鸟锐枪”不要在极限距离情况下释放。佐助-疾风传基本靠技能来打出伤害,技能CD并不算长,只要CD好了就尽快释放,由于技能判定范围广,所以很容易命中,打出伤害的同时还能不停的蹭奥义点,为奥义技能的尽快释放做准备。不停的利用我们手长的优势来骚扰敌人,消耗到敌人崩溃。
6、其实佐助-疾风传的两个普通技能都可以用来直接起手,唯一的区别是当敌人向我们突进时,尽量不要使用“火遁-豪火龙之术”来起手,因为这个技能的施法方向是斜向空中的,所以当敌人靠近我们时,可能会刚好避开技能的有效范围,反而打断了我们之后打我们一套伤害。“雷遁奥义-麒麟”最好是在敌人替身术CD的时候释放,这就要求我们计算好对方替身术的CD。
7、“千鸟锐枪”+“火遁-豪火龙之术”

8、平A+“千鸟锐枪”+平A+“火遁-豪火龙之术”+“雷遁奥义-麒麟”
9、佐助-疾风传本身拥有着很好的输出和消耗技能,所以推荐携带自我保护型秘卷技能或控制型秘卷技能,避免被刺客忍者贴脸打一套。如:通灵-手里剑护身、水遁-水冲波、通灵-雷光剑化、木遁-扦插之术。
10、佐助-疾风传虽然拥有着很长的技能攻击范围,但是在近身格斗时并不是很擅长,所以不要一次性把3个技能全都使用完,这样会出现输出空档期。很容易被近战敌人贴脸打一套伤害,所以尽量每隔几秒释放一个技能,中间可以通过不停的跑位来躲开敌人的追击。
陪伴许多80、90后十四年的《火影忍者》是日本热血动漫的经典之作,但它的评价如何呢?一言以蔽之:好坏参半。一部分观众认为它当之无愧的神作,但另一部分观众认为火影根本当不上神作称号,它硬伤严重,最多处于及格线上。
事实上《火影忍者》作为热血王道漫它的剧情设置和人物设定其实与同期的热血王道漫并无本质区别,是典型的男主和伙伴与亲人一起努力由弱变强的套路漫。但独特的战斗力系统是火影有别于同期其他王道漫的鲜明特色,这也成为了许多人记忆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相信许多看过火影的孩子都有自己对着动画练习结印施放忍术的经历,也有被火影中鸣人的乐观和木叶村众人的羁绊感动的难忘时刻,但这恰恰也造成火影广受批评的主要原因。
《火影忍者》在动画中建立起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战斗系统,也就是忍术系统。在此之前,日本忍术是一种隐秘的日本古武术,指使用暗器和伏击的一种战术。火影的把它加以改造、创新,创造出了火影中类型丰富、灵活强大的忍术。在施展忍术之前要先结印,无形中增加了忍术战斗的观赏性,也提升了文化内涵,展现出忍者战斗的复杂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丰富不仅表现在忍术的种类上,还十分可观的数量上,这为漫长的连载长度提供了数不胜数的亮点。观众一边惊叹于熟悉的忍术所展现的强大战斗力,一边又被层出不穷的新忍术吸引。而对于观众来说,最有趣的莫过于盘点各式各样的忍术和对这些忍术的战斗力进行排序。
在盘点中又和新的观众群体相互吸引、融合,形成一个庞大的观众群体,增强了火影在动漫观众中的影响力,不少路人也受到感染,变成了火影的粉丝。
但是,火影独特的战斗系统也是它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漫长的剧情和数量庞大的招式共同形成了火影的准入门槛,许多路人被拦在这高高的门槛之外,自然欣赏不到火影世界里的风景。
而在动画后期,它忠实的观众们也发现了火影战斗力排行相继出现混乱,连带剧情bug也是接二连三。而且,为了填补漫长剧情下消耗的灵感,火影不惜用重复极高的回忆和并不必要的解说来维持原有的动画长度。
观众原本就十分熟悉的忍术招式不得不被重复提及,新鲜感和耐心都被消磨殆尽。作为一个热血漫最重要的战斗系统和战斗节奏都出现了问题,自然避免不了观众的流失以及忠实粉丝的批评。
总而言之,《火影忍者》是一部由于独特战斗力系统受到广泛好评的动画。也许它的剧情和人物特征在热血王道动画里并不算独树一帜,但是它新奇的世界观和战斗力系统吸引了无数粉丝,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但动画入门门槛过高,后期战斗力系统bug频出和重复的回忆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不满,使得差评满天飞。











